判斷醫用呼吸機濕化器內液體是否需要更換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:
一、根據使用時長判斷
遵循醫用設備使用規范和廠家技術指引,使用時長是判斷濕化器液體更換的重要依據。通常情況下,當濕化器持續運行24小時左右,就需考慮更換液體。長時間使用后,隨著水分不斷蒸發,液體中的溶質濃度發生變化,其物理性質如表面張力改變,化學穩定性也受影響,無法再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濕化效果。
二、依據液體外觀判斷
透明度變化:新加入濕化器的蒸餾水或無菌生理鹽水清澈透明。若觀察到液體變渾濁,表明可能已受污染。污染源可能是外界空氣中的灰塵、細菌等雜質進入,也可能是濕化器內部零部件因長期使用老化、磨損,產生的碎屑混入其中。渾濁液體為細菌滋生提供溫床,易引發呼吸道感染風險,需即刻更換。
顏色異常:正常液體無色,若出現變黃、變綠等色澤改變,多因細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。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會分泌色素,使液體顏色改變。如銅綠假單胞菌感染,常使液體呈現綠色。一旦發現顏色異常,應立即更換液體,并對濕化器全面清潔,防止感染擴散。
三、根據濕化效果判斷
患者感受反饋:患者在使用呼吸機時,若頻繁得咳、咳痰,且自覺呼吸道干燥、疼痛,很可能是濕化效果差。此時,要檢查濕化器內液體量是否充足,以及液體是否因變質而無法發揮正常濕化功能。
設備監測數據:部分高新醫用呼吸機配備濕度監測系統。當監測到吸入氣體濕度低于預設安全范圍,可能是濕化器內液體需更換,也可能是濕化器本身出現故障。可以查看設備的濕度顯示數據來輔助判斷是否需要更換液體。